鋼聯資訊消息,23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后期將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作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盡早取得實效。
23日上午,工信部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介紹2012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當前產能過剩問題在一些行業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一些規模經濟的行業,高產能、高庫存、高成本、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問題很突出。針對產能過剩的癥結,朱宏任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于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但是,如果產能過剩超出正常的范圍,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就可能造成無序競爭、破壞市場秩序,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十分復雜,直接表現是供過于求,所以我們先從分析產能過剩的原因入手。我們從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個部分來看供大于求的影響。
首先是國際市場。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2012年我國工業生產對出口的依存度自2007年的40%左右下降到了2012年的25%左右。從2012年的情況來看,全國外貿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對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的影響也非常顯著。國內市場,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工業增長的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出現了持續回落,在經濟快速增長期間,形成的生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加劇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市場因素所導致,還與體制機制、發展方式、管理方式等密切相關。由于能源、資源、土地等要素市場化改革還沒有到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的地位和作用也還不夠明確。目前,投資審批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行業準入管理也不夠健全。
對于如何化解產能過剩,朱宏任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我們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原則,以及“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總思路,將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作為突破口,通過“控制增量與調減存量相結合,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創新體制機制與完善政策措施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盡早取得實效。
而就在22日,工信部等12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鋼鐵、汽車等九大行業兼并重組的目標和任務。《意見》希望通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集約化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