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我國宏觀層面都在強調經濟轉型、結構調整;要從此前的“投資、消費、出口”逐步轉變到“消費、投資、出口”;在轉型的過程中,國內經濟增長必然面臨陣痛,而且我們也允許增肌增速在一定范圍內回落,因此不會再出現類似于2009年的“4萬億”大規模刺激計劃,國家對經濟發展的規劃更為理性、科學。對于生產資料的鋼鐵來說,經歷了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發展時期后,鋼鐵工業已進入了加速結構調整、全面提高競爭力為主的階段。為了適應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我國的鋼鐵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調整鋼鐵產業結構 發展綠色鋼鐵經濟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段關鍵時期,城市、交通、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帶動鋼鐵等生產資料需求的持續高速增長,也正是因為此,我國的鋼鐵產業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不斷發展,截止到2013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產鋼鐵及消耗鋼鐵最大的國家;然而,我們也僅僅是鋼鐵大國,并未能達到鋼鐵強國的序列。
而其中低端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高端鋼鐵產能尚有空白;因此,淘汰低端、發展高端,打造綠色鋼鐵產業是未來鋼企的前進方向,同時也是我國鋼鐵產業進一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鋼鐵強國的必經之路,否則國內鋼鐵產業必將受限、偏居一偶。
我們在堅持國家宏觀調控的同時,更多的是要放權給市場,真正實現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當前鋼鐵行業虧損不斷,也正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兼并重組的最好時機;勇于打破利益fangli;同時借助全民關注霧霾,加大對環境污染治理房控,逐步改善我國鋼鐵產業相對原始落后的生產方式,打造節能、減排、高效利用的產業藍圖。
二、積極參與全球鋼市 緩解國內供應壓力
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產鋼大國和耗鋼大國,在滿足國內鋼鐵需求之后,隨著經濟轉型的繼續發展,當前我國鋼鐵需求基本已經達到“弧頂”位置,未來高位回落是必然的趨勢,那么我們的鋼企就必須尋求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因此要求我們的鋼企盡快推進全球化戰略。
一方面,依托國內龐大的生產能力,向海外擴展市場份額;可以從兩個方向走,對于東南亞等周邊地區,隨著其經濟進入快速增長通道后,對鋼材的需求也將大幅提高,我們的鋼材出口業務將進一步占領其市場;而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們需要努力發展高端鋼材技術研發,搶占高端鋼材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非洲等資源豐富、也處于快速發展期的國家個地區,國內鋼企通過直接當地開廠,就地供應思路進行布局??焖贀屨紘H市場份額,使得我國發展成為真正的鋼鐵強國;這樣也有利于國內嚴重過剩的鋼鐵產能實行轉移,進一步減輕國內產能、產量壓力。
三、全國經濟轉型調整 鋼鐵產業需相應改善區域性布局
一直以來,由于局限于資源及區位限制,我國的鋼鐵產業布局相對集中,主要是集中在東部沿海交通便利、市場集中,北方鐵礦石等資源豐富地區;相對來說,中西部地區較為薄弱;隨著我國基礎投資建設重心逐漸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鋼鐵產業布局的不合理現象突顯。
從國家發布的新型城鎮發展戰略規劃來看,未來鐵路、水利、交通基建、中小城鎮建設等基礎建設投資將主要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而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出于節能減排需要,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勢在必行;因此,鋼鐵等重工業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必然的事情;我國的鋼鐵產業也早已開始向相關地區轉移;盡可能的實現就近供應、消化,減少物流等額外成本;因此,我國鋼鐵產業區域重新布局過程中,也將誕生新的產業機遇。
四、圍繞鋼鐵產業探索“多元化經營”
現階段,我國的鋼鐵行業已經處于嚴重過剩階段,鋼鐵主業盈利困難已經成為常態,很多的鋼企紛紛發展副業;任何產業都有其專業性,鋼企貿然進入新的產業,困難更多;不如深挖鋼鐵產業鏈機遇。
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生產方式和模式。與此同時,在產業鏈上下工夫,鋼材深加工、流通配送等領域除了需要專業的技術之外,更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運作,單一的鋼貿商難以有效的支持,而鋼鐵企業恰恰具備這些優勢,往這方面發力,做大做強;向更深層次的終端用戶提供專業化服務,創新經營模式,帶動整個鋼鐵產業鏈有效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