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季度以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并未減輕,已經公布的經濟指標多不理想,尤其是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創下新低,5月匯豐銀行采購經理人指數仍在50以下。由于已經批復投資項目沒有迅速全面開工,并未形成強大的國內需求,預計2季度GDP增速有可能低于7%。受其影響,鋼材需求增速依然不高。
從供應方面來看,“鐵腕環保”雷聲大雨點小,鋼鐵產能利用率一直居高不下,致使資源供應壓力巨大。雖然新近公布和執行的環保法其嚴厲程度確實前所未有,但受到多方面掣肘卻難以實現。因為這實際上屬于減法去產能,實現供求平衡。如果各級政府真的鐵腕環保,一大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鋼鐵產業鏈企業必須關停,全國粗鋼產量至少要同比下降10%。但是這種結果勢必會對就業和財政稅收產生重大沖擊,甚至引發行業需求互減,陷入衰退,這與穩增長經濟大局背道而馳。所以迄今為止全國鋼鐵產能利用率一直居高不下,粗鋼產量降幅不大,而鋼材產量則還在增長。
其實,目前中國粗鋼產量是否如統計數據所顯示的同比下降?還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因為中國投資、汽車、造船、機床等耗鋼行業還有較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粗鋼產量的下降,則一定會使得供求關系平衡,至少是供求關系改善,最終推動鋼材價格回升,比如前段時期石油產量下降就引發其價格強勁反彈一樣。而中國鋼材價格并沒有出現像樣的上漲,也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的粗鋼產量并沒有真正下降,鋼鐵產能利用率一直居高不下。這也顯示出“鐵腕環保”更多地還只停留在在口頭之上。
由于需求疲弱與供應壓力不減,因此迄今為止鋼材市場依然供大于求。與此同時,鋼材的成本支撐力度還在減弱。這主要是鐵礦石價格低迷,并且預期不好。雖然價格持續走低對于資源供應的抑制效應,已經在鐵礦石領域有所顯現,促成了鐵礦石行情的一度回升,但未能持久,壓力還不充分。原因在于一些高成本礦山企業還沒有山窮水盡,還能夠繼續咬牙死扛,也就說明鐵礦石價格低迷與跌落亦將持續,進一步減弱鋼材價格的成本支撐力度。對于今后鐵礦石行情走勢,投資機構花旗銀行前不久發布的研報則繼續看跌。認為鐵礦石每噸價格最終會跌至30美元,今明兩年的平均噸價將分別為45美元和40美元;瑞銀集團預計今年鐵礦石平均價格為50美元/噸。按照上述預測值,再加上10美元運費,今后中國鐵礦石進口到岸價格則在60美元/噸以下水平,最低進口到岸價格有可能見到40美元/噸,折算人民幣不到250元左右,屆時中國鋼材的成本底部勢必要比現今水平大為降低。
受到供大于求與成本支撐力度減弱多方面的共同影響,中國鋼材市場行情低迷局面短時期內仍然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