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鐵行業生存環境恰如近幾日華北地區的天氣一樣——天寒地凍。
日前,唐山松汀鋼廠宣布停產。這是繼山西海鑫鋼鐵之后,國內第二家500萬噸級以上規模鋼企由于資金壓力與高負債停產。其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松汀鋼廠虧損4.7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61.37%。
松汀鋼廠只是眾多鋼企的代表之一。截至目前,唐山地區已有近1500萬噸鋼鐵產能退出。今年,唐山地區高爐檢修座數由11座增至27座,檢修容積增長近1.5倍,開工率降幅達6.25%。
鋼鐵行業內有句行話: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3.36,0.00,0.00%)看唐山。唐山鋼企的困境僅僅是全行業的縮影。部分上市鋼企三季報反映出行業更大范圍的困境;重慶某鋼企前三季度歸凈利潤虧損額32億元,幅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南京某鋼企前三季度股份凈利潤則下滑334.34%。
實際上,隨著經濟增速下滑,鋼鐵產業每況愈下。今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跌逾30%。上月下旬,寶鋼方面曾稱,今年前8月鋼鐵行業虧損180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40億元。寶鋼預計,全國鋼鐵產量可能縮減20%。而中鋼協預測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鋼鐵產量約為8.06億噸,到2016年中國鋼鐵產量可能下降至7.83億噸。
與此同時,“融資難”對于鋼企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目前銀行嚴控鋼企貸款規模,不予增量、續貸困難等問題困擾著很多鋼企。9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鋼企銀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69%。
不難看出,在上述情況下,行業的自救之道一目了然——降低產量、削減產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僅有少數鋼廠因虧損嚴重而減產和停產。盡管現金流越繃越緊,但大多數企業仍選擇“死扛”,去產能實際效果不佳。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鋼企、銀行和政府都難以承受鋼鐵領域的倒閉潮。對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而言,生產線只有持續運轉才能維持企業內部的現金流動,從而確保銀行進行貸款,不然企業資金鏈斷裂,將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同時,在很多地區,地方GDP、稅收、就業等數據均“仰仗”鋼企。一旦出現倒閉潮,這將對社會形成沖擊,因此企業只能咬牙繼續運營。
必須看到,新常態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中長期現象。因此,鋼企背著虧損包袱運營不是長久之計。這一領域需要提升產品附加值,加大產品出口,實現市場出清。結合目前的一帶一路建設,鋼鐵企業不妨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將國內相對過剩產能輸出轉為優勢產能,還能夠提升中國制造的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同時,就國內市場而言,鋼企的大幅度整合恐怕不可避免。套用一句業內人士的話:“這個冬天或許會很漫長,但對于行業來說,長痛不如短痛。市場選擇的結果將促進行業的產能出清和最終的轉型升級。”
鋼鐵行業需大力整合出清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發布時間:2015年11月25日 點擊數:
上一篇:現場考察后的結論:麥格理“中國鋼廠很難減產”[ 11-25 ]下一篇:遼寧鋼貿商認為:鋼價不會出現“跳水”式下跌[ 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