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報道美媒稱,礦業企業從低迷期復蘇之際,又遭遇一個新的挑戰:購買全球三分之二鐵礦石的中國對它所需要的鐵礦石的類型越來越挑剔。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4日報道,過去兩年,含鐵量高的鐵礦石與含鐵量低的鐵礦石之間的價格差已上漲一倍,這促使采礦公司重新思考其戰略,而此前各種類型的鐵礦石在亞洲都不愁銷路。
報道稱,價格差不斷擴大是中國盈利狀況較好的鋼鐵行業向更大型、更綠色的工廠轉型的結果,此類工廠更傾向于使用質量高的鐵礦石。
報道還稱,中國已強制關閉一些老舊鋼鐵廠,這些鋼鐵廠通常使用含鐵量為58%的較便宜的礦石,這些鋼鐵廠也使中國一些城市污染嚴重。
報道指出,低質量鐵礦石會產生更多的霧霾,因為與那些含鐵量為60%或更高的高質量鐵礦石相比,這種礦石生產一噸鋼消耗的煤炭要多得多。
在投資者的眼中,那些專門出口低質量鐵礦石的公司已經失寵,此類沒人要的礦石在港口堆積。過去一年,生產低質量鐵礦石的福特斯庫金屬集團股價幾乎沒有變化,而必和必拓和力拓股價已大漲。
報道稱,為了扭轉局面,福特斯庫金屬集團制定了一項計劃。這家全球第四大海運鐵礦石生產商上周表示,將投入逾10億美元在澳大利亞西部偏遠的皮爾巴拉地區建設新Eliwana礦。該公司希望未來其出口的鐵礦石大部分含鐵量不低于60%。
克利夫斯自然資源公司也在設法保護其利潤,該公司關閉了在澳大利亞的低質量鐵礦石業務,將集中精力在密歇根州和明尼蘇達州生產高質量的球團礦。
總部位于里約熱內盧的淡水河谷公司也決定削減低質量鐵礦石產量,重啟位于巴西東南部的閑置工廠,生產較高質量的鐵礦石。該公司還與一連串中國大型港口簽訂了協議,根據協議,在任何給定時間,其出口抵達中國港口后將進行鐵礦石混合,以滿足不同的質量需求。
總部位于墨爾本的必和必拓正考慮在皮爾巴拉的一個高質量礦床基礎上發展一個新礦,把高質量鐵礦石與低質量鐵礦石混合,使其產品的平均質量從61%提升至62%。以產量計,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鐵礦石開采商和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商。預計該公司將于今年年中就SouthFlank項目做出決定。
報道指出,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對一些礦業公司來說實非易事,這些公司的低質量礦石在全球總出貨量中占比約五分之一。建造新礦井可能需要數年并投入數十億美元。然而,若要在不建造新礦井的前提下提高礦石質量,這些公司要么必須減少出貨量,要么必須比計劃提早停止部分礦井的開采。
報道還指出,耗資巨大的鐵礦石投資或許不太符合部分投資者的興趣,此類投資者希望礦業公司將業務重點放在銅、或者是鈷和鋰等電池原料上,這些材料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和空調等領域。
礦產商反駁稱,鐵礦石投資是合理的,因為此舉有助于提高產品價格,從而提振利潤。
報道稱,福特斯庫金屬集團的目標是在2020年底前將新Eliwana礦投入運營,不過該公司希望盡快開始高質量鐵礦石銷售。蓋恩斯表示,2019年公司將開始供應小批量產自現有礦井的高質量新礦石,以早日贏得消費者。(編譯/許燕紅)
【延伸閱讀】英媒:中國對外資開放鐵礦石期貨市場欲掌握定價話語權
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英媒稱,中國自4日起向外國投資人開放大連鐵礦石期貨交易,目標在于提高這個最大進口品之一的定價話語權,同時也希望交易商能夠更為認真地看待這個以散戶投機而聞名的市場。
據路透社5月3日以《中國對外開放鐵礦石期貨市場欲掌握定價話語權并提升形象》為題報道稱,中國3月底推出原油期貨之后,鐵礦石是第二個對外開放的大宗商品期市。不過和原油不同的是,大連商品交易所于2013年推出的鐵礦石合約流動性極佳,而西方國家主要交易商已經通過中國本地機構進場。
報道稱,去年大連鐵礦石交易量達到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20倍,更是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合約25倍,中國鐵礦石期貨往往能夠左右指標現貨定價。對外資開放直接準入,只會提高此一影響力。
“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將會成為領先指標,過去是如此,未來也將是如此,因為交易量龐大。”ClarksonAsiaPteLtd鐵礦石衍生品經紀人凱勒·泰奧哈爾表示。
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商已經通過在中國注冊的業務分支,進行鐵礦石期貨交易。
“大連鐵礦石期貨合約國際化,將使得全球大宗商品社會更能參與全球最大的在岸黑色(金屬)市場的交易,”CargillMetals董事總經理可柯克·李在電子郵件中表示。
他稱,大連商交所有更多全球參與者,應會促使“更有效的定價并提高流動性”。
報道稱,石油、黃金和銅的定價在倫敦和紐約進行,但鐵礦石不同,它是全球定價參考中國的少數大宗商品之一。
“我預期,當有更多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的鐵礦石期貨市場將更成熟且更有理性。”上海LCAssetsManagement董事長杰克·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