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萊蕪區、鋼城區(以下簡稱兩區)加快發展,全面融入省會發展總體格局,優化全市(濟南市)生產力布局和要素資源配置,打造省會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樹立全國區域融合發展示范樣板,制定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加快基礎設施一體化
1.提升交通通達能力。加快濟萊高鐵項目建設,2023年9月底前建成通車。積極爭取將萊蕪至臨沂、濱州、聊城高鐵納入山東省鐵路網近期建設規劃,謀劃中心城區聯系兩區的軌道交通線路。加強主城區與兩區交通聯系,加快實施中心城區至兩區快速通道。推動省道317線萊蕪區鹿野至章丘區射垛段升級改造和國道205線鋼城城區段繞線工程(鋼城發展大道)建設。盡快開通主城區經章丘至兩區的城際公交線路,保障沿線群眾享受便捷化、低成本的公共交通服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南軌道交通集團)
2.支持雪野機場改擴建。提升雪野機場飛行區等級,鼓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打造魯中輕型通用航空器運營服務樞紐和區域性通用航空產業中心。(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
3.提高通信一體化水平。將原萊蕪市本地通信網絡調整并入濟南市本地通信網,統一固定電話長途區號,原萊蕪市固定電話號碼前加“7”,由目前的7位調整為8位,統一移動通信網絡,調整短號碼平臺。推進5G創新發展,開展5G網絡規模化部署,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場景開展5G試點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
4.建設全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積極爭取山東重工·中國重汽百萬整車整機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在項目融資、土地指標、職工居住和通勤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支持吸引集聚一批配套企業,加快形成商用車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5.打造綠色精品鋼產業集群。支持兩區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構建與沿海鋼鐵集群優勢互補、差異發展的千億級精品鋼產業集群,延伸鋼鐵產業鏈條,積極推進400系熱軋、冷軋不銹鋼服務下游制造業,推動汽車零部件、軸承、磨具、鍛造產業發展。積極推廣綠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對采用綠色鋼結構部品部件的重點建設項目給予補貼,推動5年內年鋼結構加工能力突破200萬噸。支持精品鋼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發展。依托萊鋼魯中物流園規劃建設山東鋼鐵交易中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口岸物流辦)
6.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兩區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30億元、20億元、10億元的實體經濟企業,市級財政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市財政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技改項目,給予技術裝備投資額10%的一次性補助資金,最高補助5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7.支持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和引導歷下區、市中區等中心城區及濟南高新區與兩區建立合作機制,實施“飛地經濟”成本共擔、收益共享,推動科技孵化平臺及科技型企業在兩區布局產業化基地。面積大于30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對三層及三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助200元,具體補助內容根據產業業態確定。支持氫能源制、儲、運、加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規?;a產業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市財政局)
8.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升級。將兩區文化旅游資源納入全市整體格局,實施統一規劃、整體推介,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游示范村,支持雪野旅游度假區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鼓勵濟南文旅發展集團以投資入股等方式參與兩區文旅項目開發運營。對市級重點旅游項目政府配套資金兩區承擔部分,市級財政給予10%的資金補助,最高補助1000萬元。(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財政局,濟南文旅發展集團)
9.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優勢品牌,支持申報地理標志產品,將萊蕪生姜、萊蕪黑豬納入全市十大農業特色產業體系,享受有關產業支持政策。對于兩區獲得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單位,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獲中國馳名商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支持兩區高水平建設田園綜合體。(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
三、強化支撐保障
10.加強民生保障。加快推進兩區民生政策保障標準與主城區等高對接。鼓勵引導各類醫療康養、社會福利機構在兩區開辦分支機構,支持兩區建設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對以社會資本為主導的健康養老機構,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由市級財政給予每床位1000元的資金支持。完善區、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對兩區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體育綜合場館建設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
11.強化用地保障。支持兩區更多項目納入省、市重點項目和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方面給予傾斜。結合最新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適當增加兩區建設用地規模,留足發展空間。(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12.強化金融支撐。鼓勵引導駐濟金融機構在兩區設立分支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設立支行的每家補助50萬元。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覆蓋兩區各銀行的一體化結算系統,加快推動兩區商業銀行實現與全市無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鼓勵支持兩區城商銀行和農商銀行優化布局,穩定健康發展,對年度增加的地方財政貢獻,市財政給予一定比例扶持,專項用于化解不良資產。推動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濟南金融控股集團等產業投資平臺與兩區共同發起設立實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濟南金融控股集團、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管部)
13.理順管理體制。將原萊蕪市直接管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城市供水、城市雨污分離、園林綠化管護、城市照明等,全部交由兩區承接,由兩區統一編制規劃、調配資源,推動人財物向兩區下沉,實現事權、人權、財權相匹配,保證建成區建設的完整性、系統性、延續性。將原萊蕪市級數字化平臺系統移交區級使用,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支持區劃調整前已開工項目續建,對龍潭西大街續建工程、城區外環路一期工程、文化路公鐵立交綜合工程、大汶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等項目,由市有關部門幫助推進,市財政兜底完成。(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14.強化服務落實。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要增強服務意識,切實加大對兩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兩區對口部門、單位的業務指導和幫助,按照工作分工,于本政策措施印發1個月內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推進政策措施落實。市發展改革委及時調度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分析政策措施落實成效,并將落實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市政府研究解決。(責任單位:市有關部門、單位)
上述政策措施實施期限為2019—2023年。政策措施中與現行市級普惠政策相似條目,按照就高原則,只享受一次獎勵。該政策措施同等適用于萊蕪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