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吹神州,又是一年兩會時。今年的兩會,正值二十大的開局之年,也恰逢換屆之年,對新階段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而在新一屆的人大代表中,依然有一批來自各領域、各行業、各崗位的代表和委員們為行業發聲,為民眾請愿。在這其中,不乏一些鋼鐵行業的委員和代表。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帶來了哪些建議和提案吧!
兩會鋼鐵代表、委員名單
人大代表建議
王蘭玉: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
今年全國兩會,王蘭玉帶來了有關鋼鐵行業加快綠色發展的相關建議。王蘭玉認為,在國際貿易市場上,低碳發展對于中國鋼鐵行業產品結構優化,重塑產品出口低碳競爭力有積極意義。他建議,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還要推進材料技術創新。除了改善工藝、延伸產業鏈,為鋼鐵行業構筑起新的效益增長極,還要逐步擺脫鋼鐵生產對化石能源的絕對依賴,從源頭上解決鋼鐵冶金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問題。
譚成旭: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我國鋼鐵工業已經走在了世界舞臺中央,但是沒有資源強國的保障和支撐,鋼鐵強國的基礎就不穩固、不牢靠。譚成旭表示,鐵礦石長期受制于人,不僅嚴重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安全,也使鋼鐵行業大量利潤被攫取。澎湃新聞從央企鞍鋼集團方面獲悉,在今年兩會期間,譚成旭提出的主要建議,即加快實施“基石計劃”,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孟繁英:包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內蒙古代表團將關于在內蒙古包頭設立“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議作為內蒙古代表團全團建議提出。孟繁英表示,“稀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要把寶貴的白云鄂博稀土資源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突圍,重點破解‘卡脖子’技術,解決好稀土元素應用不平衡等問題,推動稀土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提升我國稀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歐云飛: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今年兩會期間,作為鋼鐵行業代表,歐云飛十分關注“鋼鐵行業如何加快有效利用外資”這一話題。他認為,近年來,國內鋼鐵企業與外資公司強強聯合,對促進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產業和市場體系,增強對外貿易增長潛力產生積極影響。對此,歐云飛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完善外資常態化對話溝通機制,提升外資便利化水平。第二,優化外資投資環境,提升對中國市場的預期和信心。第三,推進金融市場改革,破解外資融資難題。第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盛更紅: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盛更紅在大量調研基礎上,就強化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加大以不銹鋼為代表的鋼鐵產品供給與推廣應用力度等方面形成三份建議,以反映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訴求與愿望。
丁毅:馬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丁毅表示,目前正在圍繞軌道交通產業供應鏈安全和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等方向完善擬提交的相關建議。丁毅說:“我們將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加快建設寶武優特長材專業化平臺公司和優特鋼精品基地,堅定不移打造后勁十足大而強的新馬鋼,為中國寶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偉大企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世平:中南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
“作為制造業的代表,我比較關注的問題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這次將從推動產業空間布局優化、發揮鋼鐵產業鏈主優勢等方面提一些建議。”李世平表示。李世平建議:一是推動產業空間布局優化,探索合作鋼廠運營新模式,二是發揮鋼鐵產業鏈主優勢,積極推進“廠區變園區、產區變城區”,探索出一條國企老工業基地集約高效發展和欠發達生態區轉型升級創新引領之路。
張榮華:天津榮程集團董事會主席
這次上會,張榮華代表將重點關注民營經濟法治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她建議,進一步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產權合法權益,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的市場準入,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投融資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建立親清型政商關系,進一步促進國有和民營經濟的混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社會責任,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加強民營企業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等現實領域,在國家立法層面確立保護性、規范性、導向性法律制度和措施,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明確方向和實踐路線圖,進一步激活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扶持民營企業穩定發展,增強民營經濟發展的后勁。
溫菲:方大萍安鋼鐵公司煉鐵技術員
“在’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命題。今年我還將持續關注綠色環保領域。”3月6日,溫菲提出關于“加大低碳技術研發與推廣力度,助力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溫菲建議,國家總體推進,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加大低碳技術研發力度。與此同時,建議在低碳冶煉技術、工藝流程低碳優化、能源循環綜合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研發新技術,加快推進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真正做到協同減污降碳。
楊正平:柳鋼集團質量管理部化學分析高級技師
兩會上,楊正平帶來了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建議。他表示,國內大多數鋼鐵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步伐依舊緩慢,長期以來只注重鋼鐵原材料的生產,不重視產品研究工作的問題仍然突出,鋼鐵技術創新層面缺少原創性,高精尖產品的技術儲備不足,距離世界先進鋼企的技術創新研發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為此,楊正平提出了五方面建議:一是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研發機制。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立鋼鐵創新發展平臺。三是支持西部欠發達地區傳統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四是加大對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的扶持。五是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傳統產業。
胡淑娥: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技術專家
這次參會,她準備提交“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需求,推進鋼材生產向高品質綠色化轉型”“復興傳統文化教育,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兩個建議。針對鋼鐵產品高品質綠色化轉型存在的問題,她建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考慮設立黃河流域用鋼鐵新材料專項研究項目,建設國家級黃河流域用鋼鐵新材料專業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提高綠色鋼材產品消費比例;搭建黃河流域清潔能源用鋼產學研聯盟等合作平臺,促進沿黃各省區產業協作、高效協同發展。
劉懷平:昆岳互聯董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
“實施極致能效是鋼鐵行業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他據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引導鋼鐵企業全面對標找差距。二是建立能效達標監管與評價機制。三是加強極致能效技術攻關與推廣。四是鼓勵鋼鐵行業建設智慧能源集中管控系統。五是資源向極致能效達標企業傾斜。
王運敏:中國工程院院士
今年全國兩會,王運敏準備了多份建議,聚焦加大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技投入,促進上產增效,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王運敏表示,目前在很多領域,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技水平仍較為滯后;在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科技投入相對較少。對此,王運敏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大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技創新投入,設立國家重大專項;二是加大對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支持,提升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為“基石計劃”提供科技支撐,賦能礦業高質量發展;三是統籌規劃幾個國內資源開發上產增效示范基地,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已有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能力,實現戰略資源高質量增效提產,全面創新新建基地的架構與開采模式,超前謀劃儲備基地的數量與規模;四是布局海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建設,加強與資源所在國之間的合作,投資布局產業鏈關鍵環節產能儲備。
政協委員提案
胡望明: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全國兩會期間,胡望明遞交兩份提案,分別為《關于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支撐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和《聚焦產業工人技能轉型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關于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支撐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即針對當前低碳冶金技術創新投入分散、成果轉化仍然受到政策約束等現實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在該提案中,胡望明提了兩點建議:一是希望能夠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碳中和冶金創新平臺;另一個建議是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助力低碳冶金技術成果轉化。
在《聚焦產業工人技能轉型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案中胡望明建議,首先要明確技能轉型的方向,讓產業工人隊伍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在此基礎上,國家要進一步優化技能轉型路徑,出臺對技能人才的評價標準等措施積極引導,并完善技能轉型體系。
錢剛: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赴京參會,錢剛準備了關于統籌推進國家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的提案。錢剛表示,圍繞制造業等產業人才“引用育留”,希望國家層面可以統一制定中國特色學徒制實施方案,融合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形成可推廣的實施內容和路徑,同時也期待國家層面可以給予配套的政策支持,調動學徒制培養參與各方尤其是企業的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打造一支高素質新型產業人才隊伍貢獻力量。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財政稅收、國防建設以及穩定就業等有著重要作用。在這次兩會上,鋼鐵行業的代表和委員們立足崗位,心系行業,為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國鋼鐵行業必將從鋼鐵大國到鋼鐵強國大步邁進!(今日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