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表面處理
汽車緊固件表面處理主要有以下方式:a.非電解鍍層為熱浸鍍、滲鍍、機械鍍、達克羅(Dacro)燒結膜等;b.電解鍍層為鍍鋅、鋅鎳合金、鋅鐵合金等;c.磷化處理;d.發黑處理等。
主要缺陷是電鍍和磷化過程中吸收氫而產生氫脆。被調查的國內企業對于表面保護的認識還處在僅用鹽霧試驗來作評價依據的水平,對于高強度螺紋緊固件而言,表面摩擦因數的控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所有工藝裝配參數都是基于所規定的摩擦因數范圍開發。
被調查的表面處理廠均按照不同摩擦因數配用不同的鈍化工藝和潤滑劑,溶劑都是直接進口。但對于達到工藝要求的摩擦因數的調整和檢測則缺少必要的手段和儀器。
6、分選、包裝和產品可追溯性
被調查的緊固件廠在表面處理后采用的分選方式主要有人工挑選、渦流分選、光學傳感尺寸及輪廓分選。分選過程主要是挑出帶有明顯缺陷的不良產品,如淬火裂紋、表面脫碳(渦流分選)、尺寸變形等。
在重要的緊固零件生產中,部分廠家采用進口分選儀器,這些廠家對于重要緊固件的生產基本上能做到100%檢驗。
包裝和運輸主要是預防緊固件發生破損、散落及外界環境的侵蝕等。
產品可追溯性主要是對于不同批次的產品能夠追溯到生產班次、材料批號、熱處理狀況等所有工藝流程。被調查的緊固件廠,對產品流轉卡的實施和管理正在逐步按照主機廠要求推進,從材料的進廠、改制到成形、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環節基本上建立了控制體系,但也發現有部分廠家流于形式、應付檢查等現象。
對于國內的緊固件廠家,加強重要零件尤其是高強度螺紋緊固件的過程檢測和在線分選能力,排除一些人為干擾因素,對保證供貨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7、試驗室能力
主要問題是試驗設備陳舊、人員素質需提高、測試標準和計量管理需改善。
8、總結和討論
本次主要是針對汽車緊固件廠家作的一次調查。整體而言,國內已經初步具備生產高強度汽車緊固件的條件和能力。在制造與測試的關鍵設備方面,國內企業正通過技術引進并消化的方式提高實力。
被調查廠家的新產品開發速度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國外緊固件廣家已與主機廠或整車廠形成生產鏈的關系,共同研發產品。例如,上海特強公司主要給本田等主機廠供貨,在新產品的研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被調查的部分企業的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偏低,難以從工藝技術條件上保證高強度緊固件的尺寸精度、一致性、性能可靠性和互換性的要求。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少技術力量及人才,缺乏資金、必要的儀器設備和獨立研發能力。
汽車用緊固件在其生產領域屬于高端產品,被調查企業都認識到企業所面臨發展的機遇和來自國外廠家的競爭壓力,加強相關科技信息技術交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應該從處于跟蹤和模仿的階段過渡到建立自身的獨立研究開發力量。
——本文摘自《中國金屬制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