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堅決抑制汽車產能過剩風險
發布時間:2010年09月03日 點擊數:
針對國內出現的新一輪“造車運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4日指出,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國內汽車企業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的風險,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堅決抑制。
新一輪擴產潮已開始
陳斌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說,2009年,我國實現了1364萬輛的新車銷售,許多企業紛紛制定規模龐大的產能擴充計劃,新一輪擴產潮已經開始。據調查,我國主要30家汽車企業(集團)2009年年底形成整車產能1359萬輛,2015年年底規劃產能3124萬輛。全國有27個省、區、市生產整車。主要集中在東北、京津、華東、華中、珠江三角洲和重慶市六個地區。根據從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所了解的規劃情況來看,“十二五”末期規劃產能已經遠遠大于市場需求。
產能過剩致惡性競爭
陳斌指出,出現產能過剩是市場信號失靈,導致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嚴重的產能過剩會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工廠開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不僅阻礙了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對宏觀經濟發展也必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陳斌表示,由于汽車工業具有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特點,大規模發展汽車工業成為地方政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利益驅動下,規劃產能被盲目抬高。
他認為,抑制汽車產業產能過剩,首先是各地政府要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實事求是,切忌盲目給企業下指標、定任務,主導企業發展規劃。二是要堅決避免政府的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用于企業擴大產能上來。三是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汽車行業產能及產能利用率的監測,適時向社會發布行業產銷、投資及產能、淘汰落后、企業重組等信息及相關政策,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四是在對企業擴能和異地建立分廠備案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業品牌、開發創新、生產新能源汽車以及兼并重組等條件。五是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車為名上傳統汽車項目。引導企業把投資用于上水平、上質量、打造企業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三大政策推動電動汽車快速步入產業化
4日至5日在天津舉行的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新能源汽車熱難以抑制。記者獲悉,三大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正在醞釀,或即將出臺。一旦出臺,中國電動汽車將從研究開發的階段快速步入產業化階段。
電動車專項規劃草案擬定
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草案已經擬定,將進一步增大對于電動汽車科技研發的投入,繼續支撐和引領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抓住未來5至10年的機遇,成為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的強國。插電式電動汽車的純電動汽車成為近期發展戰略的主流;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未來占據全球市場的制高點;短期內發展節能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以實現傳統汽車節能技術改造、升級換代。
萬鋼稱,《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全面掌握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培育自主開發的能力,發揮市場和資源的優勢,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以及關鍵零部件工業體系,投放電動汽車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滿足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發展需求。健全完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建立有利于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環境,實現我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
《規劃》主要包括明確電動車產業化研發方向和加大對示范產品的開發、優化和應用的財政補貼力度等七方面。為推進電動車產業化進程,萬鋼透露,《規劃》提出要深化示范推廣,探索商業推動模式,包括進一步深化現有的科技、財政聯合推動機制,建立專項資金,加大對示范產品的開發、優化和應用的財政補貼力度,擴大公共服務領域和私人用車領域電動汽車示范推廣的試點模式,積極探索車電分離、電池租賃、整車租賃等新型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商業模式,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
在電動汽車研發方向上,萬鋼指出,未來重點突破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低成本等第一次關鍵技術,重點開發具有高舒適性、高可靠性的城市客車和純電動小型乘用車等適用于市場需求的產品。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產業規模下,生產性價比相對較高、比較容易引起市場接受的電動汽車產品。
當談及一直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充電設施不完備問題時,萬鋼表示,“要加大充電基礎設施的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支撐充放電成套技術和設備規模的市場應用和產業化。”
對于業內詬病的技術標準不統一、影響電動車產業發展這一問題,萬鋼指出,科技部將聯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共同建立起一套與我國自主研發產品和技術特征相配合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發改委為新能源車大開綠燈
發改委一邊給汽車工業敲著警惕產能過剩的警鐘,一邊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大開綠燈。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透露,“重點鼓勵發展和消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0年本)》,在鼓勵類產品中,新增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其中包括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路集成以及充電設備等”。商務部機電司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鼓勵企業引進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先進設備技術和關鍵零部件。
陳斌提出,要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發展,各級政府應整合政策資源,集中在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啟動示范,提倡政府公務車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為普通消費者做表率,為節能減排和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做貢獻。主要汽車企業要積極主動開展新能源汽車合作,從原材料、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使用等方面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
工信部新版規劃最后沖刺
工信部正在緊鑼密鼓地制訂指導中國汽車業轉型、加快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兩大政策。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在作《當前工業發展形勢及加快轉變汽車工業發展方式的幾點意見》時透露,“鑒于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2004年版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已經不再適用于指導中國汽車發展。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汽車工業由大變強,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開展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修訂工作。”據了解,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將明確指出,“以節能、新能源汽車發展為突破,積極營造促進汽車發展的政策環境、創新環境、市場環境和發展環境,全面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原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司副司長、中汽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將于最近一至兩個月基本成型出爐,目前工信部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見做最后的修訂。按照此前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草案顯示,中國將最終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將加快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即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來源:上海證券報)
上一篇:河北鋼鐵上半年凈利同比增974.89% 太鋼八鋼扭虧為盈[ 08-27 ]下一篇:部分省市節能拿鋼企開刀 關停限產或致鋼價飛漲[ 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