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二五”(2011年-2015年)工業領域的核心任務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并將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
李毅中說:“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為主要目標,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總體而言,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粗放型發展模式仍未根本轉變。”李毅中認為,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而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調整經濟結構的突出重點。
李毅中表示,目前中國工業結構調整面臨兩大突出難題: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盲目投資、布局雷同現象十分突出。除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外,風電、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領域也正在出現新的產能過剩,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和配置效率低下。
存量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比重較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已難以為繼。鐵礦石、石油、銅、鈾等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潛在風險日益加大。
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將累計分別淘汰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水泥和造紙等落后產能11172萬噸、6683萬噸、10538萬噸、663萬噸、34000萬噸和1030萬噸,約占全部落后產能的50%左右。
“在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方面,工信部主要從調整存量、優化增量兩個方面著手。”李毅中說。
“調整存量,包括加大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改善品種質量并加強自主品牌創建,推進技術改造等。”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致力于制訂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標準,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督查。同時,將完善落后產能界定標準,加強督促檢查,并堅決防止落后產能轉移。
此外,中國將實行質量品種國家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誠信體系,更好地拉動和促進消費。企業技術改造方面,中國將鼓勵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以推動工業整體素質躍上新臺階。
據李毅中介紹,在優化增量方面,“十二五”將有四大重點: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推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化投資結構,控制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加快制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完善產業政策功能;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調整生產力空間布局,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集聚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李毅中同時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在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網絡、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四項工作要點。
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關系,在不脫離現有工業基礎的前提下,重視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催生和發展新興產業;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的共同作用,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注意市場準入、技術標準、發展規劃等政策配套和要素整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新興產業提供科技、商業、金融、信息等服務,創造良好的支撐條件和市場環境。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同時,工業化為城鎮化創造了條件,信息化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加快了城鎮化進程。而毫無疑問,市場化和國際化是加快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李毅中表示,工業化進程加快,也將加大反哺農業力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預計全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降6%左右
李毅中表示,今年8月份我國年綜合耗能萬噸標準煤及以上重點用能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0.47%,預計全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左右,再經過四季度的努力,“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有望如期完成。
李毅中介紹,“十一五”前四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了1.98%、5.46%、8.43%和6.62%,前四年累計下降20.76%,為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工業節能形勢急轉直下,今年一季度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也上升0.38%。對此工信部采取五項具體措施,扭轉了能耗大幅度增加的勢頭。
一是堅決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各項任務,采取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截至9月底,各地已基本完成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任務。
二是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停止審批、核準、備案“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加強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
三是大力開展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督查??偨Y推廣節能減排先進經驗,推廣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對不達標企業責令立即停產改造,改造無望或經改造仍不達標的企業要列入淘汰名單。明確要求限期更換仍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的高耗能機電設備。
四是積極實施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安排,把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作為主要方向,把重點節能技術推廣作為支持重點。
五是健全工業節能減排監測預警體系。建立了全國工業節能降耗監測和預測預警體系,會同國家統計局,按月通報重點用能企業綜合能源消費情況。同時,組織開展群眾性節能減排行動。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