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鋼鐵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但近兩年來,中國鋼鐵市場低迷,鋼價連續下跌,相對于歷史高點跌幅達到44.91%。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不斷在擴大;二是由于房地產等下游行業狀況不佳導致鋼鐵行業的表現低迷。下面筆者將從宏觀政策、供需情況和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這三個方面對中國鋼鐵行業的現狀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宏觀政策分析
面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現狀,中國實行了一系列的“微刺激”政策,其中一些政策對鋼鐵行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相關經濟刺激政策
(1)環保
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6月1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強調,積極推動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實施能源領域重點任務重大舉措。
(2)棚戶區改造
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棚戶區改造。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近日表示2014年計劃改造棚戶區470萬套以上。
(3)政府與民資合作
4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并首批推出80個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以鼓勵和釋放民間投資動力。
(4)鐵路投資
今年鐵路投資規模不斷地在擴大,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年初曾表示今年國家鐵路安排固定資產投資6300億元,此后規模增加至7000億元。據最新消息,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至8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另外國務院4月2日會議稱,將設立鐵路發展基金,拓寬建設資金來源,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使基金總規模達到每年2000-3000億元。創新鐵路建設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預計今年向社會發行1500億元,實施鐵路債券投資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2.對鋼鐵市場的影響
這些“微刺激”政策會在很大程度上拉動鋼鐵的需求,刺激下游行業,使整個鋼鐵市場向好的方面發展。棚戶區的改造和鐵路投資對鋼鐵行業有直接影響,可使市場對鋼鐵的需求有所提高,政府與民資合作對鋼鐵行業有間接影響,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大都被地方債所困擾,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一些公共設施的建設,與民資合作后工程便可以順利實施,會進一步提高市場對鋼鐵的需求。關于環保方面的政策對鋼鐵行業的影響會有兩面性,鋼鐵行業屬于重工業,污染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所以這一政策對鋼鐵的產量、生產規模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另一方面環保政策中也包含了“淘汰落后產能”這一政策,對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又會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供需情況分析
1.產量
中國是鋼鐵生產大國,粗鋼產量在全球遙遙領先。自2002年開始中國開始進入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粗鋼產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到2013年粗鋼產量已達7.7億噸,約占全球產量的49.1%。美國,日本等鋼鐵生產大國,其對鋼鐵的需求已經放緩,粗鋼產量一直保持穩定狀態,所以粗鋼產量的增長大部分來自于中國。(見圖1)
圖1:粗鋼主要生產國家產量對比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產量的高速增長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是良好的,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國內鋼鐵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矛盾。目前中國的鋼鐵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巨大的供給量緊緊壓制著當前的鋼材價格,這也是近期鋼材價格處于下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此看來,能否降低鋼鐵產量來緩解供需矛盾,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行的。在中國,鋼鐵行業作為基礎工業,鋼鐵業的發展會給上下游多個行業帶來聯動效應,同時驅使中國粗鋼產量高速增長的內因是GDP增長的需要,所以近期我國的粗鋼產量是不會減少。我國鋼鐵行業仍將繼續保持高產量,低價格的狀態運行。
2.進出口
近幾年,中國鋼鐵的進口很穩定波動不大,出口處于穩健增長狀態。出口量增加的原因一是因為經濟危機后各國經濟都在緩慢復蘇中,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景氣表現出現回升,2014年上半年全球制造業PMI指數平均值為52.58,達到了近兩年來相對高位的水平。另外新興經濟體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建筑的投資不斷增大,對鋼材的需求明顯增加;二是中國鋼材價格相較于其他出口國較為低廉,且近期鋼價仍在不斷下跌,這增強了中國鋼材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競爭力。2014年上半年,中國出口量為3930.37萬噸,同比增加1038.37萬噸,同比增幅為35.9%。(見圖2)
圖2:中國鋼材進出口量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但筆者認為,中國的鋼材的出口貿易不會一直保持這種高增長速度,由于中國的鋼材價格較低,很多國家為了保障國內鋼材市場的穩定,對中國進行多次反傾銷調查,中國的鋼材出口情況受到很大影響,對部分發達國家的出口有所下降。此外,我國鋼材出口多以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還需進口,這降低了我國鋼材出口的競爭力,預測未來中國出口情況將會趨于平穩,所以想要依靠增加出口來緩解我國鋼鐵供需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可行的。
3.庫存
中國鋼材庫存雖一直居高不下,但其運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年1月到2月,是主要鋼材庫存量快速增長時期,在這個時期鋼材貿易商會進行大量囤貨,鋼材庫存從鋼廠向社會轉移,然后庫存量在3月初達到頂點,隨后開始逐漸減少,整個社會處于“去庫存”狀態,而這個狀態將會一直持續到年末。(見圖3)
目前,中國鋼材市場正處于去庫存時期,主要鋼材的庫存量正在快速減少。據我的鋼鐵數據庫顯示截止2014年8月8日,中國主要鋼材庫存量為1190.35萬噸,與去年相比下降202萬噸,同比降幅為14.5%。3月至7月的平均降速達到9.62%,已大幅度超過以往的去庫存速度。庫存量的快速下降,一般意味著下游行業對鋼材需求的增加,鋼材市場的情況理應十分良好,但實際上鋼材的價格卻是不增反降。據悉,中國7月的Myspic普鋼絕對價格指數為3393.54元/噸,同比下降8.56%。
圖3:中國主要鋼材庫存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去庫存速度比往年較快”只是一個假象。由于鋼價一直下跌,很多貿易商都處于消極進貨狀態,一反常態的不再囤貨,導致流通鋼材的庫存的壓力正逐漸向鋼廠轉移,重點鋼廠的庫存量急速增加,所以看似好轉的鋼市其實并未好轉。同時,我們也發現,主要鋼材庫存量已經不能成為判斷鋼材市場情況好壞的標準,今后我們必須要把它與重點鋼廠庫存結合來進行判斷和預測。
三、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成本問題
鋼鐵行業的原材料主要是鐵礦石和焦炭,近期原材料和鋼材的價格一直處于下跌狀態。截止2014年8月12日中國的焦炭絕對價格指數為931.8元/噸,同比下降19.33%;鐵礦石的絕對價格指數為699元/濕噸,同比下降27.55%;Myspic普鋼絕對價格指數為3380.68元/噸,同比下降9.8%,原材料價格下降速度遠大于鋼鐵。
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使鋼廠的生產成本也隨之減少,將鐵礦石和焦炭絕對價格指數相加近似為成本價格,從圖4可以看出鋼價高于成本價,所以中國的鋼廠是處于盈利狀態的。但若想一直依靠低廉的成本來獲得盈利是不可行的,因為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焦炭的價格都不會一直保持這種低位運行狀態,目前二者的價格已經開始趨于平穩,并有上漲的趨勢,價格反彈是必然結果。
圖4:成本價格指數(焦炭+鐵礦石)與普鋼價格指數對比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鐵礦石的價格我們可以分成國產礦和進口礦兩部分進行分析。對于國產礦價格來說,由于中國礦山的開采成本偏高,隨著國產礦價格的大幅下跌,成本必然會成為價格繼續下跌阻力,據悉中國國產礦山已經開始減產,國產礦價格也會相應的止跌并可能會有所回升。對進口礦來說,國產礦產量的減少又會導致中國對進口礦的需求增加,增加了中國對進口礦的依存度。目前進口礦的價格大幅下降是因為供給量遠大于需求量,一旦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口礦價格必定會回升,而在進口礦的價格方面,中國是沒有話語權的,到了需求旺季,進口礦價格勢必反彈(見圖5)。此外,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焦炭已經開始減產,下游的需求量也開始回升,焦炭市場整體情況轉好,目前焦炭的價格已經趨于平穩,后市有望開始逐步回升。
圖5:進口礦和國產礦絕對價格指數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2.產業集中度較低
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不高也是中國鋼鐵行業發展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世界發達國家來說,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是在逐年提高的,而作為產鋼大國的中國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見圖6)
圖6:中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
數據來源:大宗商品數據終端
產業集中度過低,首先會加劇企業間的無序競爭,減弱了企業在價格上的談判能力,導致盈利能力減弱;其次,會拉低中國鋼材的整體品質和檔次,一旦產業集中度提高了,企業會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來升級加工裝備,研究出品質更好的鋼材,提高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第三,生產的過度分散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帶來更多的環境污染,進一步降低中國的產能利用能力。所以為了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要進行產業結構的整合,鋼鐵企業重組勢在必行。
3.產能過剩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對鋼鐵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鋼鐵行業成為中國政府大力扶植的對象,這導致了中國鋼鐵產能急速增加,使中國鋼鐵行業陷入了即使供給遠大過于需求,鋼鐵產量卻不得不增長的困境之中。2013年中國的產能已高達10億多噸,產能利用率只有72%,低于全球水平。
鋼鐵產能嚴重過剩是制約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使鋼鐵供應遠大于需求,壓制鋼鐵的價格,導致鋼廠的盈利能力嚴重下降,全行業會出現長期虧損或微利局面,競爭力較弱的鋼鐵企業可能會以停業或破產收場,不利于鋼鐵行業的發展。
產能過剩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問題,中國先后多次頒發條例來淘汰落后產能,但效果卻不是很明顯。面對日漸增加的產能,產能過剩這個問題的解決已經刻不容緩,僅僅淘汰落后產能效果已經不大了,國家應采取一些強制性措施來完善鋼鐵市場機制,遏制產能瘋狂增長。
四、總結
綜合來看,2014年下半年中國鋼鐵行業總體形勢趨于良好,鋼價可能有所回升,但這都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下形成的,鋼鐵供需之間的矛盾依舊沒有解決,鋼鐵行業的良好形勢只是一時不會長久。
對中國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筆者還是比較樂觀的,雖然中國的鋼鐵總產量較多,但人均鋼材存量還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想要完成工業化發展就勢必會繼續生產鋼鐵。前景雖好的,但若不解決現在鋼鐵行業現存的內部問題,行業未來的發展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