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爐鋼廠應布局在大、中城市周邊,重工業城市群(園區)或者廢鋼資源發達的內陸地區。
■鼓勵部分鋼鐵聯合企業,即長流程企業轉化為短流程生產線,鼓勵城市周邊的鋼鐵企業因地制宜地發展短流程煉鋼,鼓勵電爐鋼生產企業提高優特鋼的占比和實現品種升級。
■強化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政策紅線意識,成為推動電爐煉鋼健康發展、鞏固去產能成果的重要前提。
“電爐短流程最佳的工藝路線是電爐-連鑄以及螺紋或線材軋機,而不是高爐-轉爐的長流程工序”5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在中國金屬學會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電爐煉鋼科學發展論壇上指出,“中國電爐鋼廠應布局在大、中城市周邊,重工業城市群(園區)或者廢鋼資源發達的內陸地區。”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沛為大會致歡迎辭并主持了5月24日上午的會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夏農,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中國金屬學會外籍榮譽會員蔡煥堂出席了本次論壇并做主旨發言。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新江主持當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的論壇。
趙沛在致辭中指出,預計2019年原料價格將高于2018年,電爐鋼價格則低于2018年,電爐鋼企業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壓縮。他指出,無論是從當前的形勢,還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都需要我們合理引導,使電爐煉鋼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這些引導,包括政府層面和技術層面,應該包括鼓勵現有的電爐煉鋼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向綠色環保精細高效的方向發展。鼓勵部分鋼鐵聯合企業,即長流程企業轉化為短流程生產線,鼓勵城市周邊的鋼鐵企業因地制宜地發展的短流程煉鋼,鼓勵電爐鋼生產企業提高優特鋼的占比和實現品種升級。
他同時指出,目前部分新建電爐技術水平不高,且面臨環保壓力,我們應該把握正確技術發展方向,堅持走綠色環保、高效高質量、低成本的科學發展之路,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審慎適時地調整鋼鐵生產結構發展電爐煉鋼。
夏農:
“本次論壇既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具體舉措,也是我國鋼鐵行業電爐煉鋼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夏農在論壇上指出,他還對我國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健康發展提出4點看法。
一、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效顯著。前幾年發生的鋼鐵產能過剩,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堅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穩妥推進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中國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提前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改善;產能利用率逐漸回歸到合理區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分別是71%、73%、78%,初步預測,2018年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超過了80%。
二、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隨著鋼鐵行業運行狀況改善,鋼材價格回升,企業獲利空間加大,效益逐漸改善,從現在情況看,嚴禁鋼鐵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防死灰復燃等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他介紹,近日出臺的2019年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20項工作要點里有6項工作,實際是圍繞著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展開的。分別是:依法依規退出落后產能,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嚴禁新增產能,完善舉報采用機制,探索主動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機制,嚴肅查處各類違法行為。今年將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易發高發的重點省區市,由部際聯席會議組織開展一次專項督查。
三、促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夏農指出,通過這幾年的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我國鋼鐵行業總量過剩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但是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集中度偏低等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破解這些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即要大力推動鋼鐵行業兼并重組。
四、引導電爐煉鋼工藝科學發展。2018年我國電爐鋼產量占比達到10%,仍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隨著我國廢鋼資源量的逐漸會增加,電爐煉鋼比長流程煉鋼更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這些就決定了電爐煉鋼在節能排放中的重要地位,要認真研究推動企業科學發展電爐煉鋼。他同時表示,部際聯席會議也同時把引導電爐煉鋼工藝發展列為了2019年重點工作之一。
徐文立:
徐文立在講話中介紹了工信部在推動電爐煉鋼發展方面開展的一些主要工作,并表示希望通過優化政策環境引導電爐煉鋼健康發展。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引導電爐煉鋼發展的相關政策,計劃在今年內推出引導短流程煉鋼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他指出,鼓勵電爐煉鋼發展并非任由企業無序發展,而是引導企業按照鋼鐵行業相關規則健康發展。近兩年來,隨著“地條鋼”產能的全面出清和行業效益的好轉,發展電爐煉鋼逐漸受到企業的青睞,一批電爐煉鋼新建項目陸續上馬。但是,一些企業在利益誘導下不惜鋌而走險,企圖違法違規新增電爐煉鋼產能。在此背景下,強化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政策紅線意識,成為推動電爐煉鋼健康發展、鞏固去產能成果的重要前提。
他強調,從近幾年各地已公告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項目來看,擬新建近2億噸的粗鋼產能,其中電爐鋼產能有6000萬噸左右。一方面,大量產能置換項目的相繼開工或投產,為全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增添了動力,有利于優化鋼鐵行業布局;但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充滿不確定性、鋼鐵行業盈利基礎尚不牢固的時期,企業如果盲目跟風斥巨資建設鋼鐵冶煉項目,容易使企業自身再陷困境。從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運行情況看,雖然鋼鐵行業目前仍然保持合理的盈利區間,但如果企業盲目追求擴產,勢必加劇鋼材供需矛盾,惡化行業效益。
殷瑞鈺:
殷瑞鈺介紹了2018年我國廢鋼資源和利用情況后指出,我國廢鋼鐵資源利用水平達到歷史新高,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一、2018年我國鋼鐵工業廢鋼比雖然有所增加,噸鋼廢鋼單耗達到202.3kg/t,但其增幅主要來自轉爐煉鋼(單耗152kg/t),電爐鋼的廢鋼單耗仍只有662.8kg/t,增幅僅0.3%。由此可見,2018年中國鋼鐵工業雖然同比多用了4000萬噸廢鋼,其主要作用只是體現在長流程的增產上,對發展電爐短流程的貢獻不大,尚沒有對中國鋼鐵工業的流程結構調整起到明顯推進作用。
二、廢鋼的價格合理性問題,特別是廢鋼/鐵水的價格比例合理性問題,也值得關注。初步計算認為,廢鋼/鐵水的價格比為0.6~0.8是比較合理的,價格比大于0.8是不太合理的,大于1.0則是明顯不合理的。
他認為,發展全廢鋼電爐流程要形成“四個一”的流程結構,即一座電弧爐,一座精煉爐,一臺連鑄機,一條軋線;以螺紋鋼、線材為優先切入口,以替代高爐-轉爐流程生產棒線材產品;強調動態-有序、協同-連續,重視“界面技術”。
殷瑞鈺對發展電爐煉鋼流程提出5點政策建議:
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鋼鐵企業充分合理利用廢鋼的工藝技術和實現流程結構現代化,對電爐短流程的發展提前做出科學規劃,防止一哄而起,加強清潔綠色新型全廢鋼的電弧爐冶煉工藝的開發和流程設計。
二、建議國家將廢鋼作為戰略資源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廢鋼產業合理布局、規范管理。
三、著力培育廢鋼加工配送的龍頭企業,提倡分區設點和提高加工、分類管理水平。要推行廢鋼產品標準化、廢鋼加工企業環保綠色化、區域化的發展方針。
四、要加強電爐煉鋼車間廠房內部的粉塵、噪音、二噁英等環保監測、監控的制度與法規建設,防止個別企業追求短期效益而新建低水平電爐。
五、完善國家資源統計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有關廢鋼產業統計方面的政策和法規;抓緊制定廢鋼加工、分類的產品技術標準,以保證廢鋼資源(含合金成分)的利用效率。
蔡煥堂:
蔡煥堂介紹了美國電爐煉鋼的現狀與發展。他表示,由于環保壓力,多家美國長流程鋼廠關閉。電爐煉鋼尤其是薄板坯連鑄興起之后,電爐鋼產量占了2018年鋼產量(8670萬噸)的68%,因其不需要煉焦煉鐵,短流程電爐路線具有投資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低和低能源強度等優點。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紐柯鋼鐵擁有2420萬噸年產能,百分之百為電爐煉鋼,它的新管理文化甚至在低靡市場下也能帶來利潤。大河鋼鐵公司最新的CSP工廠采用了電爐煉鋼,與長流程鋼廠相比,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65%,與類似工廠相比,它的耗水量減少了30%,節約能效達18%。
此外,部分國內外裝備制造企業代表在會議上做了專題報告。共有來自包括政府部門、國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等單位的共525人參加了此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