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如何在7月之前基本完成主體任務,是當前國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一個月來,多個領域國企央企改革工作也開始提速,國資委多次對國企改革相關工作進行指導,督導調研60余家央企,并重點關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展等內容。
而在這30天里,央企重組整合好戲連臺,混改也在更深層次破局。
“一家企業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經營同一個主業,會形成資源分散和同業競爭的局面,解決辦法就是并購重組,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其他央企也存在類似情況,因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間的合并,在資本市場還將不斷發生。”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央企重組看點十足
從近一個月來國企改革大事件來看,部分領域的重組合并十分有看頭。
目前,部分央企和地方國企已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在許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其中,備受關注的央企重組看點頗足。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有26組47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里就有四例重點央企重組案例,其中包括中航電子、中國電建、北方稀土、中國汽研等大型央企。
雖然這些央企重組合并的涉及金額不同、業務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通過合并的方式加強優勢業務能力,減少同質化競爭,縮減管理層級。
比如,中航電子489億元吸收合并中航機電,兩大軍工央企強強聯合,重組形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要的機載系統上市平臺,加快機載系統業務的發展;中國電建擬以49.42億元的價格向其下屬子公司出售剩余的房地產資產,徹底剝離旗下全部房地產業務,進一步優化公司資產及產業結構,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北方稀土兩家控股子公司吸收合并,是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有關壓減企業層級要求,進一步提高公司產業集中度,整合子公司優勢資源增強競爭力,減少管理跨度和交叉持股,降低管理成本;中國汽研與中國中檢開展業務合并,加強企業優勢互補,減少同業競爭。
“一家企業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經營同一個主業,會形成資源分散和同業競爭的局面,解決辦法是并購重組,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其他央企也存在類似情況,因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間的合并,在資本市場還將不斷發生。”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從長線來看,重組合并案例也是今年的重點。國資委此前表示:“中央企業要把加快專業化整合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因此,今年在戰略性重組方面,國資委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在專業化整合方面,則繼續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此前部署來看,下一步軍工、鋼鐵是重點領域。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副教授王鵬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預計接下來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較突出的工作,增加央企自主研發能力才可解決“卡脖子”技術。數字化轉型不僅??吭趥鹘y的電子科技類企業,也包括貿易、金融等領域。
國資委表示,下一步,將向縱深推進國企改革。其中包括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持續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
多次明確國企改革預期目標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戰已打響,在收獲改革成果的同時,離不開國資委的不斷鞏固和加持。近30天里,國資委多次明確國企改革預期目標。
6月初,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曾公開表示:“今年以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盯‘兩利四率’指標,圍繞‘兩增一控三提高’目標,突出抓好穩增長、防風險,扎實做好抓改革、促創新、強黨建各項工作。”
6月17日,彭華崗在2021年第四屆中國企業論壇平行論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進行時”分論壇上,再次強調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任務目標,2022年“七一”前要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高級數據分析師、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資委將今年央企經營目標任務概括為‘兩增一控三提高’,即把完成穩增長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以穩促進、以進固穩,堅持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激活發展動力,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一批重大攻關成果示范應用,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堅持強實業興產業、促進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對于國資委不斷強調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預期目標,袁帥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的。”(華夏時報)